当前位置:首页 > 廉风清韵

传承湖湘文化,引领家风建设


湖湘文化是指源于楚文化,在今湖南地域范围内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区域文化。湖湘文化是湖南人重要的精神资源,其中的家风文化,不仅对历史上湘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是推动当前家风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


湖湘文化中的家风文化


家风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内容,不同历史时期,湖湘文化都有其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构筑了各具特色的家风文化。

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他教导儿子:“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已以端庄,清慎见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又谨三尺,考求立法之意而操纵之:斯可为政,不在人后矣,汝勉之哉。”他期待儿子应做到治心修身,做人做事要忠厚诚信,清正廉洁。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其子胡寅、胡宏都在理学上成就卓越。

晚清咸同时期的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的家教家风都别具一格。曾国藩将西学融入湖湘文化,向朝廷举荐了大批湖湘人才,扩大了湖湘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曾国藩于家庭教育中一直注重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强调勤奋作风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其思想主张因时局有所改变,主张中体西用。他主动接触西方的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洋务运动,给儿子聘请英国家庭教师学习英文,开阔视野,次子曾纪泽成为著名的外交家,三子曾纪鸿成为数学家。而且,曾氏子孙后代纷纷出国留学,学成之后仍以拳拳之心报效祖国。

同样,左宗棠也十分重视家风传承,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告诫道,“唯崇俭乃可广惠也”“境遇以清苦淡泊为妙”。郭嵩焘的祖父郭铨世曾定下家训:“世家先立本,道德与文章。”郭嵩焘一直铭记于心,他为人乐善好施,守志明礼;为官则清正廉洁,即使担任苏松粮道这类有大利可图的官职,也能坚守本心,不收贿赂。郭嵩焘使西回国后,痛感中西差距,以强烈的爱国热忱开展洋务运动。他晚年居家,崇尚节俭,曾有言:“官不要日日想大,家不要日日想富,做人则须日日想好……今家中有了饭吃、有了衣穿,即是莫大之福,何必更求丰盈。”

甲午中日海战后,湘省风气为之一新,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维新人士,突破中体的桎梏,力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培养西学人才,更深层次地发展了湖湘文化,推动了湖湘文化近代化转型。相应地,此时的家庭教育也更趋向近代化。以教育家曹典球为例,他教导子女要学习西方知识以取得一技之长,辅之以研习中国传统典籍为道德教化的手段。曹典球甚至变卖祖产,为子女留学创造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曹典球特别重视培养子女独立的精神与爱国热忱。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氛围下,其子女留学归国后都学有所成,投身于教育事业。如二子曹陶仙担任湖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三子曹修懋同样任教于湖南大学物理系,其子孙也学有所成,在政、军、文各界都有所贡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改造湖湘文化,将湖湘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融会了民主科学、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内容,培育了红色家风。红色家风既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又是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毛泽东的家风文化是红色家风的重要代表,对红色家风的发展影响深远。毛泽东的农民家庭出身与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学习和实践,造就了他对子女劳动教育的传承。譬如他会送儿子毛岸英去农村学习种地,亲身实践接受劳动教育;他还教导子女不要搞特权,要关注关心广大工农大众。其子毛岸英返乡后同父老乡亲聊家常,其女李敏也一直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没有特殊待遇。另一位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教导子女时也再三强调不搞特权,凡事不应越过制度。有一次他女儿在仓库里得到一个粉色电光纸皮小本子,任弼时看到后非常生气,告诉女儿这本子是给领导干部用的,不能搞特殊。而且,任弼时一直教育子女要努力学习知识,未来要建设祖国。在他的影响下,其子孙后代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湖湘文化中家风文化的主要特点


关注政治,强调“大家”。湖湘家风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家国情怀,表现为对家国大事的重视。在“大家”与“小家”的关系上,“大家”是放在首位的。古代,湖湘家风文化是教导子女忠君,做人为官要有为民请命的使命感和廉洁为公的责任感。如胡宏即便在秦桧当权时受到延揽,也托辞谢绝,不愿与之为伍。到了近代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湘人对政治的关注尤甚,纷纷投身救亡运动,在家庭教育中教导子女以爱国为己任。如教育家、革命家徐特立,其家训就为“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告诫家人关心国事,多读关系国计民生之书。加入共产党后,他经常教导后辈时刻保持革命热忱,做到“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并且要爱党爱国。而像著名慈善家熊希龄、教育家朱剑凡,则是舍小家为大家,几乎捐出或变卖全部家产,创办慈善机构,兴办女校,其情其景,令人动容。

与时俱进,讲求经世致用。湖湘文化中的家风文化具有时代性,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封建时代,湖湘家风文化主要是以忠孝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理念。而近代,传统儒学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湖湘人才则积极求变,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而不变的则是湘人对经世致用思想的继承与延伸:湖湘经世派代表陶澍、魏源、贺长龄等人力求摆脱空疏浮华的学术风气,主张实用之学,开展水利、漕政、盐务等政治实践活动。其后,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湘军人才在经世致用之学的号召下纷纷兴办洋务运动。此后,湘籍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传承经世致用之学,并不断丰富其内容。而维系经世致用之学与时俱进的原因则始终离不开湖湘家风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湖湘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质,尤其是在甲午海战后,湘省保守排他的不良风气渐渐转为开放包容的好习惯。如谭嗣同的仁学思想,他重新解读了这一概念,吸收西学、儒学、佛家思想,主张平等。而毛泽东的家风建设思想则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典范。毛泽东从小就耕读中华经典典籍,像《二十四史》《三国演义》,他读了许多遍,晚年卧病在床仍坚持读《二十四史》,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风文化的发掘与弘扬,并将其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教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族的社会功能和文明作用都是相当重要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家族都是会存在的。天下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搞好家风建设能与作风党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推动廉政建设,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家族梦融入中国梦,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而湖湘文化中的家风文化是一个宝贵的精神资源库,当前,新时代仍需深入发掘其深刻内涵,开展多形式多载体的宣传宣讲活动,使其再次焕发活力,推动廉洁家风建设。

(作者周秋光系湖湘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博导,刘雨媛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周秋光 刘雨媛

来源:《清风》杂志第188期


本文标签: 

返回